《沆瀣一气》成语意思解释与出处|例句

《沆瀣一气》成语意思解释与出处|例句

沆瀣一气的拼音:hànɡ xiè yī qì

解释 沆:雾霭。瀣:水汽。本指雾霭和水汽相互融合。现用以比喻臭味相投的人勾结在一起。

出处 北宋·钱易《南部新书》:“干符二年,崔沆放崔瀣,谈者称‘座主门生,沆瀣一气。’”

钱易,北宋真宗时进士,才思敏捷,擅长书画、诗文。《南部新书》共十卷,为钱易担任开封县知县时所作,大约成于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前后。全书三万五千多字,以干支为序,主要记述了唐五代的故事,其中以官职的兴废、朝章政制的沿革和官场仪式的掌故为主,对研究唐代政治史很有参考价值。

《南部新书》戊集中记载了一个故事:在唐代僖宗乾符二年(公元875年),崔沆担任主考官。考生中有一个叫崔瀣的,崔沆把他录取了。事情传开后,喜欢议论的人就说,“座主崔沆、门生崔瀣,就像雾霭和水汽融合在一起”。

近义 同流合污

反义 志同道合

例句

日本侵略者和汉奸、伪军沆瀣一气,封锁根据地,烧杀抢掠,无恶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