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鸣狗盗》出处与译文翻译,成语故事《鸡鸣狗盗》意思解读

鸡鸣狗盗

战国时期,齐国的孟尝君喜欢招揽各种人做门客,号称宾客三千。他对宾客是来者不拒,有才能的让他们各尽其能,没有才能的也提供食宿。

有一次,孟尝君率领众宾客出使秦国。秦昭王将他留下,想让他当相国。孟尝君不敢得罪秦昭王,只好留下来。不久,大臣们劝秦昭王说:“孟尝君出身王族,留下他对秦国是不利的。毕竟他在齐国有封地,有家人,不太可能真心为秦国办事。”秦昭王觉得有理,便改变了主意,把孟尝君和他的手下人关押起来,只等找个借口杀掉。

秦昭王有个最受宠爱的妃子,秦昭王很听她的话。于是,孟尝君派人去求她救助。妃子答应了,但必须用齐国那一件天下无双的狐白裘(用白色狐腋的皮毛做成的皮衣)作为回报。这可叫孟尝君为难了,因为刚到秦国,他便把这件狐白裘献给了秦昭王。就在这时候,有一个门客说:“我能把狐白裘找来!”说完就走了。

原来这个门客最善于钻狗洞偷东西。他先摸清情况,知道昭王对那件狐裘喜爱至极,一时舍不得穿,放在宫中的精品贮藏室里。于是,他借着月光,避开巡逻人的视线,轻易地钻进贮藏室把狐裘偷了出来。妃子见到狐白裘美得不得了,便费尽一番口舌说服秦昭王放弃了杀孟尝君的念头,并准备过两天为他饯行,送他回齐国。

孟尝君可不敢再等过两天,立即率领手下人连夜偷偷骑马向东奔逃。到了函谷关(在现在河南省灵宝县,当时是秦国的东大门)正是半夜。按秦国法规,函谷关每天鸡叫才开门,半夜时候,鸡怎么可能叫呢?孟尝君心急如焚,距鸡鸣还有一些时辰,他担心夜长梦多。一旦秦昭王明白过来后,肯定要后悔,派人前来追捕时,可就走不掉了。大家正犯愁时,只听见几声“喔,喔,喔”的雄鸡啼鸣,接着,城关外的雄鸡都打鸣了。原来,孟尝君的另一个门客会学鸡叫,而鸡是只要听到第一声啼叫就立刻会跟着叫起来的。怎么还没睡踏实,鸡就开始打鸣了呢?守关的士兵虽然觉得奇怪,但也只得起来打开关门,放他们出去。

天亮了,秦昭王得知孟尝君一行已经逃走,立刻派出人马追赶。赶到城门口时,人家已经离开秦国土地多时了。

就这样,孟尝君靠着鸡鸣狗盗之士逃回了齐国。

——《史记·孟尝君列传》

【故事启示】 孟尝君在用人上不拘一格值得称赞。毕竟,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人不可能都是全才。只要拥有一技之长,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场合也完全能够有所用处。会学鸡鸣、狗叫的人,固然为世人所不齿,但在关键时刻,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过,话说回来,倘若辅助孟尝君的都是些满腹经纶的大才,运筹帷幄,他怎么会品尝到在秦国被困之惊呢?

【成语释义】 指卑微的技能,也指具有这类技能的人。常形容偷偷摸摸等不正当的行为。

【活用例句】 这个人没什么大本领,只会做些~的小事情。

【近义】 旁门左道、雕虫小技

【反义】 屠龙之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