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公钓鱼
公元前十一世纪时,八十老人姜尚曾任商朝下大夫,因见纣王荒淫无道,便弃官逃往西岐,本想自投西伯姬昌,又怕被人耻笑,所以暂时隐居在渭水河边的小村庄里,以待时机。
一天,他正在渭河边钓鱼解闷,有一樵夫武吉担柴路过,见他居然用直钩钓鱼,还离着水面三尺远,鱼钩上也没挂香饵,便好奇地问长者贵姓。
姜尚答道:“姓姜名尚,字子牙,号正熊。”
武吉叹了口气说:“真是有志不在年高,无谋空言百岁。像你这样愚拙的人,还自号正熊,实不相称!”
姜尚微微一笑:“老夫钓鱼是假,待机进取是真。然而要钓王与侯,宁在直中取,不可曲中求!”
武吉说道:“你哪像王侯,倒像活猴。”
说完这话,他就担起柴担进城去了。
不料,武吉进城失手打死了守门的军士招来杀身大祸,巧逢西伯姬昌路过,得知武吉是个孝子,家中有老母无人奉养,便赠予黄金十两,命他回去安顿好老母再来领罪。老母绝望,便带武吉来向姜尚求教解救之法。姜尚教他如此这般。从此,武吉只在乡中干活,不再进城。
光阴似箭,不觉又是一个春天。一日,西伯来到渭河边踏青打猎。忽然,听到有人唱道:“凤非乏兮麟非无,但嗟治世有污。龙兴云出虎生风,世人慢惜寻贤路……”姬昌命人将歌者找来,见是武吉,大喝道:“你怎敢欺我,不来领罪,反在此唱歌?”武吉便照实说了,并说这歌也是姜尚所作,姬昌认为姜尚必是贤者,便当即赦免了武吉的死罪,命他带路来河边寻访姜尚。姜尚为试姬昌的诚心,未加理睬便避入芦苇丛中。姬昌求贤心切,三日后,又封武吉为武德将军,再次带路,亲率百官一同再访姜尚,封为太公。
姜尚(姜太公)辅佐文王,随武王伐纣,最终建立了周朝。
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太公钓鱼”的成语,常常与“愿者上钩”连用。
——《史记·齐太公世家》
【故事启示】 从姜尚后来辅佐周文王、周武王的政绩看,他其实是一个有学问、有大志的人,却因生不逢时,长期未遇明主,无法施展才华,所以一度隐居在渭水之边。当知道周文王的德行后,姜尚不顾自己已年过花甲,毅然离开故土,来西周寻找实现抱负的机会,并通过用直钩钓鱼的方式来引人注目。可见,姜尚并不像人们想象中的那样,被动地等待着周文王的发现,而是一位胸怀大志,并积极采取行动以实现其目标的难得人才。
【成语释义】 太公,指周初的姜尚,即姜子牙。后用来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当。
【活用例句】 李波一向很矜持,凡事总抱着“~,愿者上钩”的态度,不喜欢主动出击。
【接龙游戏】 太公钓鱼→鱼龙混杂→杂七杂八→八拜之交→交头接耳→耳鬓厮磨→磨砖成镜→镜花水月→月旦春秋→秋高气爽→爽然若失→失惊打怪→怪诞不经→经久不息→息事宁人→人言啧啧→啧有烦言→言必有中→中庸之道→道路以目→目瞪口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