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闭关却扫》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成语《闭关却扫》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闭关却扫:bì guān què sǎo

词源:南朝·梁·江淹《恨赋》:“至乃敬通见抵,罢归田里,闭关却扫,塞门不仕。”

词由:东汉初年,有个文人叫冯衍,字敬通。他早年曾随刘玄起兵,刘玄被赤眉军绞死以后,他被汉光武帝刘秀招降,并被任命为曲阳县令。冯衍虽然很有才能,治理曲阳也很见起色,但由于刘秀听信一些奸臣的谗言,所以他一直未受重用。后来,冯衍升为司隶从事,但又因交通外戚被罢免了官职。从此以后,冯衍又回到故乡京兆杜陵,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冯衍深切地感受到社会炎凉,仕途险恶,官场黑暗,回乡后就闭门谢客,不再与外界来往,最后潦倒而死。南北朝时文学家江淹对冯衍的遭遇十分同情,就写了一篇《恨赋》来抒发自己的心情。

词义:关上大门,不再扫路迎客。关:门;却扫:不再扫路迎客。指不与外界往来,隐居谢客。亦作“杜门却扫”,“闭门却扫”。

书证:《北史·李谧传》:“遂绝迹下帷,杜门却扫,弃产营书,手自删削,卷无重复者四千有余矣。”唐·骆宾王《上兖州张司马启》:“方欲闭门却扫,养拙以终年。幽遁凿坏,甘贫而卒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