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秦镜高悬》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成语《秦镜高悬》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秦镜高悬:qín jìng gāo xuán

词源: 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三:“有方镜, 广四尺, 高五尺九寸,表里有明。人直来照之, 影则倒见。以手扪心而来, 则见肠胃五脏, 历然无硋(碍)。人有疾病在内, 则掩心而照之,则知病之所在。又女子有邪心,则胆张心动。秦始皇常以照宫人,胆张心动者则杀之。”

词由:传说秦朝的咸阳宫中,有一面方镜,十分神奇。这镜子,宽四尺,高五尺九寸,正反面都很明亮。人直立着照镜,里面的人影却是倒着的。如果有人按着胸口来照,里面的五脏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有人体内有病,可以照见病在什么地方。如果有人心邪意歹,一照也可以看出来。据说秦始皇就常常利用这面镜子,考察宫中的妃嫔、侍卫等人是否忠贞,倘若发现胆颤心惊的,就立即逮捕杀头。

词义:秦朝王宫里高挂着的一面镜子。悬:挂。后用来颂扬善于明察是非、断案公正无的官员。亦作“明镜高悬”。

书证:元·关汉卿《望江亭·四》:“今日个幸对清官,明镜高悬。”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一:“负屈寒儒,得遇秦廷朗镜;行凶诡计,难逃萧相明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