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盱衡厉色》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成语《盱衡厉色》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盱衡厉色:xū héng lì sè

词源:《汉书·王莽传》:“当此之时,公运独见之明,奋亡前之威,盱衡厉色,振扬武怒,乘其未坚,厌其未发,震起机动,敌人摧折,虽有贲育不及持刺,虽有樗里不及回知,虽有鬼谷不及造次,是故董贤丧其魂魄,遂自绞杀。”

词由:这是说的汉代王莽迫董贤自杀的事。董贤因请丽献媚,而成为汉哀帝的亲信,二十二岁就拜为大司马。哀帝一死,王莽就收了董贤的大司马的印绶。因为这时王莽控制了朝廷的政权、军权。董贤见四周都是王莽的势力,明知敌不过王莽,因而就在收印绶的当天自杀了。当时有个陈崇,就上书汉平帝,吹捧王莽,说王莽的功德盖天。谈到诛董贤这件事,说王莽有独见之明,而且十分威严,只要扬一扬眉毛,说一声话,都使董贤吓得魂不附体。

词义:瞪起眼睛,面色严厉。盱衡:举眉扬目;衡:眉毛上面的地方,这里的眉毛张开,眼睛自然就瞪着;厉:严厉,严峻;色:脸色。形容极其威严令人寒胆的样子。

书证:章炳麟《变法箴言》:“今也,骏特俶党之士,丁时未至,盱衡厉色,悍然而为之,志固不遂,且危其身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