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孤家寡人》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孤家寡人:gū jiā guǎ rén
词源:《孟子·梁惠王上》:“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词由:梁惠王经常与孟子谈论治国之道。有一次,梁惠王问孟子说:“我治理国家可以算尽心力了。河内发生了荒年,就把那些强壮的人民移到河东,将河东的粮食调到河内救济那老弱的人民。河东遇到荒年,我也这样做。考察邻国的政治,没有象我这样尽力。然而他们的百姓并没有减少,我国的百姓也未曾增加。这是什么缘故呢?”于是,孟子讲了一番人君应当施行王道,用仁义作为治国之本的道理;指出小恩小惠是不足夸耀的。
词义:梁惠王的自称。后泛用作古代帝王的自称。比喻众叛亲离孤立无援的人。
书证: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十五回:“到了今日,云岫竟变了个孤家寡人了。”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只有统一战线的策略才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策略。关门主义的策略则是孤家寡人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