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多难兴邦》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多难兴邦:duō nàn xīng bāng
词源:《左传·昭公四年》:“邻国之难, 不可虞也。或多难以固其国,启其疆土;或无难以丧其国,失其守宇。”
词由:春秋时楚国的灵王想称霸诸侯,于是派使臣往晋国游说,希望晋平公说服一些诸侯拥护楚国。开始,晋平公不答应。晋大夫司马侯劝平公还是应允好。晋平公说:“我国地处险要,马匹很多;而齐、楚多有祸难,有这三个有利条件,到哪里不成功?”司马侯答道:“靠地势险要,马匹多,和对邻国幸灾乐祸,这是危险的。中国九州中的险要地方很多,但它们都不属于一姓所有。而国君致力于修明德行,则至为重要。”接着司马侯又说:“从历史看,有的因多难而巩固了国家,开辟了疆土;有的因无难而丧失了国家。比如齐国,因有仲孙之难而桓公成了霸主,晋国因有里壳、丕郑之难而文公成了霸主,可是,卫国、邢国并无祸难,却被别人吞灭了。由此,我们怎么能幸灾乐祸呢?”晋平公听后,只好答应了。
词义:多灾多难,反而能使大家激发斗志,使国家兴盛发达。邦:国家。
书证:晋·刘琨《劝进表》:“或多难以固邦国,或殷忧以启圣明。”唐·陆贽《论叙迁幸之由状》:“无难失守者,忽万机之重而忘忧畏也;多难兴邦者,涉世事之艰而知敕慎也。”清·唐甄《潜书·思愤》:“且夫古之人,沮抑志奋,困阨学成。或内宁而启乱,或多难以兴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