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中流砥柱》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成语《中流砥柱》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中流砥柱:zhōng liú dǐ zhù

词源:《晏子春秋·谏下》:“吾尝从君济于河,龟衔左骖,以入砥柱之中流。”

词由:春秋时,齐景公养了公孙接、田开疆和古治子等三个勇士。他们有勇无谋,对君臣不讲礼节,对此,晏子很反感,劝景公除掉他们。景公很为难,怕三个人勇力过人,不能力服。于是晏子出了一个主意,即让景公赐给桃子两个,叫这三个人论功吃桃,这样,他们会争斗起来,互相残杀。这计谋真灵,公孙接说他曾经打死过两只猛兽,田开疆说他打败过多次敌人。古冶子说:“有一次,我随国君外出过河,一只老龟衔着驾车的马游到黄河中流的砥柱山附近去了,我当时不能游水,硬是在水底下逆流百步,顺流九里,奋力杀龟救出了马匹。论功,我可以吃桃。”他们相持不小,最后只能动武了。

词义:屹立于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中流:河中间最急的水流。砥柱:黄河中的石山,在三门峡东。比喻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能担当重任,支撑局面的人物或力量。亦作“砥柱中流。”

书证:宋·朱熹《与陈侍郎书》:“方群邪竞逐,正论消亡之际,而二公在朝,天下望之,屹然若中流之底(砥)柱,有所恃而无恐。”元·丁鹤年《自咏》诗:“长淮横溃祸非轻,坐见中流砥柱倾。”秦牧《“深情注视壁上人……”》:“这位‘砥柱中流’的伟大革命家,的确是个充满农民气质的田舍翁式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