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风餐露宿》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成语《风餐露宿》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风餐露宿:fēng cān lù sù

词源: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一回:“王冕一路风餐路宿, 九十里大站, 七十里小站, 一径来到山东济南府地方。”

词由: 元朝末年, 有个非常光明磊落的人名叫王冕,因家境贫困,只读了三年书, 就去给隔壁的秦老爹家放牛。王冕一边放牛, 一边学习画画, 以善画荷花而远近闻名。本县知县得知王冕画荷花的技能出众,便要王冕给他画二十四幅花卉, 王冕本不想画, 但碍于秦老爹的情面只得给他画了。之后, 知县为了讨好老师危素, 差人下乡要王冕去一趟县衙, 王冕因鄙视官场生活, 执意不去。过后, 知县又亲自下乡来请, 王冕避而不见。王冕自知得罪了知县, 必定遭害, 于是拜辞亲人, 洒泪离乡。他一路上在风里吃饭, 在露天睡觉, 艰难跋涉, 一直来到山东济南府地方。半年后, 危素回朝当了官, 知县也升任去了,王冕才得以回家。

词义: 在风里吃饭, 在露天睡觉。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书证: 清·刘鹗 《老残游记》 第一回:“顷刻之间便上了本, 无非风餐露宿, 不久便到了登州。”韶华《沧海横流》:“他们经常野外作业,风餐露宿, 泥里水里滚, 没有节假日,不分白天黑夜。”姚雪垠《李自成》:“一路虽风餐露宿, 不免辛苦,但幸而天气晴朗, 遇马骑马,……倒也方便。”沈凯《古玛河春晓》:“经过这艰苦的沙漠行军和长时期的风餐露宿的剿匪生活, 大家几乎都忘了灯光和房屋给人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