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讳疾忌医》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成语《讳疾忌医》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讳疾忌医:huì jí jì yī

词源:宋·周敦颐《周子通书·过》:“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护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噫!”

词由:宋朝时文学家周敦颐以护疾而忌医的事作比喻,说明当今一些人有了过错却不愿听别人的劝告。而那种掩盖病情、拒绝就医的故事最早见于《韩非子·喻老》,通称“扁鹊治疾”。说的是战国时候,有位称扁鹊实名秦越人的名医, 有一回去拜见蔡国君主桓公的时候, 发现桓公的皮肤里有病, 扁鹊当即告诉桓公, 可桓公说没病, 还在扁鹊背后说医生的坏话, 过了十天, 扁鹊又见到了桓公, 告诉他病巳转移到肠胃了, 得赶快医治, 可桓公非但不听,还很不高兴。又过了十天,扁鹊看到桓公一语不发转身就走,桓公就派人问扁鹊为什么不睬他,扁鹊说桓公的病深入骨髓, 已无可奈何了啊! 再过十天, 桓公浑身真的发痛, 于是派人寻找扁鹊, 已逃之夭夭了。桓公不久就死了。

词义: 明明有病,却避忌、隐瞒着,害怕就医。讳: 隐瞒、避忌。常比喻掩盖缺点、过错, 拒绝别人的规劝、批评。

书证: 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立此存照 (三)》:“患着浮肿, 而讳疾忌医,但愿别人胡涂,误认他为肥胖。”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任何犯错误的人, 只要他不讳疾忌医, 不固执错误, 以至于达到不可救药的地步,而是老老实实,真正愿意医治,愿意改正, 我们就要欢迎他, 把他的毛病治好, 使他变为一个好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