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脱颖而出》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成语《脱颖而出》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脱颖而出:tuō yǐng ér chū

词源: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早)得处囊中, 乃颖脱而出, 非特其未见而已。”

词由: 战国时代, 秦国兵困赵都邯郸, 形势十分危急。赵惠文王派相国平原君赵胜去楚国求救。赵胜接受任务后, 决定在三千门客中挑选二十个文武双全的同行。他挑来挑去, 只挑了十九个。这时, 毛遂自我推荐,愿意同往。平原君觉得毛遂比较陌生, 便问:“先生在我这儿几年了?”毛遂回答道:“三年了。”平原君说:“一个真正有才干的人, 就象口袋里的锥子, 锥尖儿一定会从口袋里刺出来。你来了三年了, 怎么还不见你有何本领?” 毛遂分辩说:“你的话有道理。可是,我从没象锥子那样放进过你的口袋呀! 要是你早把我放进口袋,那么锥尖儿早就刺出来了。”于是,平原君同意了毛遂的请求。在执行任务关键时刻,毛遂果然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

词义:锥尖从布袋里刺出来。颖:尖头。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露出来。

书证:清·曾朴《孽海花》第十三回:“潘尚书本是名流宗匠,文学斗士,这日得了总裁之命,夹袋中许多人物,可以脱颖而出,欢喜自不待言。”郭明伦、张重天《冀鲁春秋》:“他们是想钻这个空子,利用错踪复杂的地理条件和社会人事关系,利用我们鞭长莫及的弱点,脱颖而出,独树一帜。”秦牧《长街灯语》:“身居下层而有真正才能的人物,要脱颖而出,是要克服许多困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