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打躬作揖》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打躬作揖:dǎ gōng zuō yī
词源:清·吴敬榇《儒林外史》第二十六回:“阿叔道:‘好呀!老二回来了?穿的恁厚厚敦敦的棉袄!又在外边学得恁知礼,会打躬作揖。”词由:话说浙江温州府乐清县有个年青人叫匡超人,他跟了一个买柴的客人来到省城杭州谋生。谁知客人贩柴亏了本,把匡超人丢开,匡超人一无亲,二无钱,只得流落街头。恰巧处州州学马二先生来到杭州,见这位衣衫褴褛的年青人愁容满面,一了解原是个读书人,便资助他十两银子,送他一件旧棉袄、一双鞋,嘱咐他回乡一面做些生意,奉养父母,一面勤学文章,准备参加科举考试。匡超人日夜兼程,赶回乐清。到家见了父亲,得知三房里叔子压价买了他家的房子。不几天,叔子来催房子了,匡超人一见作揖下跪。叔子道:“老二回来了吗?穿的这么厚厚实实的棉袄,又是多么知书达礼,会打躬作揖!”匡超人自知叔子来意不善,便一面招呼叔子坐下喝他哥哥为他准备的接风酒,一面委婉地说服三叔让他们暂时再住一阵,然后让出房子。
词义:弯着身作揖。躬:弯身。揖:两手合抱着,是旧时一种见面礼节。也形容卑下恭顺的样子。亦作“打拱作揖”、“打恭作揖”。
书证: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一回:“王乡绅下车,爷儿三个连忙打拱作揖,如同捧凤凰似的捧了进来,在上首第一位坐下。”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七回:“宝玉见他这样,还认作是昨日晌午的事,那知晚间的这件公案,还打恭作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