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孤苦伶仃》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孤苦伶仃:gū kǔ líng dīng
词源:晋·李密《陈情表》:“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词由:公元246年,司马炎废除了魏帝曹奂,建立了西晋王朝,世称晋武帝。晋武帝司马炎对汉蜀旧臣采取笼络收买的怀柔政策,征召他们到洛阳去做官。当时,李密对去与不去犹豫不决。于是他写了《陈情表》给武帝,申述自己不能应征的原因是要尽孝祖母。在《陈情表》中,李密是这样描写自己的幼年生活的:“我生下来才六个月,我父亲便去世了。我四岁那年,舅父又逼我母亲改嫁。祖母可怜我孤苦无靠,亲自把我扶养。我幼年时,经常生病,到九岁还不会走路。孤卑困苦,没有依靠。……现在祖母有病在床,要我侍奉汤药,我一直没有离开过她。……我没有祖母,就没有今天;祖母没有我,她就无法度过晚年。我们祖孙二人是相依为命啊!”晋武帝看了他的《陈情表》很受感动,便答应了他们的请求。
词义:困苦孤单,无依无靠。伶仃:没有依靠。
书证: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二折:“可怜三百口亲丁饮剑锋,刚留得孤苦伶仃一小童。”明·汤显祖《还魂记·诘病》:“今生偏则是红颜薄命,眼见的孤苦伶仃。”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一二回:“头里有老太太,到底还疼我些;如今也死了,留下我孤苦伶仃,如何了局?”蒋光慈《鸭绿江上》:“我的父母双双惨死之后,剩下了一个孤苦伶仃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