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作法自毙》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作法自毙:zuò fǎ zì bì
词源:《史记·商君列传》:“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 ‘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词由:战国时候,卫国人卫鞅帮助秦国秦孝公进行了变法。卫鞅的改革,完全适应了当时秦国发展生产和军事扩张的需要,所以十年之后,秦国的实力更加强盛了。因为他变法有功,秦孝公赐给他商邑作为封地,人们也因此称他为商鞅。但是,变法得罪了一些王公贵族,所以秦孝公一死,那些反对他的人便到新国君秦惠王面前诬陷商鞅谋反。秦惠王当公子时曾与商鞅有隙,便下令逮捕他。商鞅被逼出逃,到边关时天黑了,就找个客店住下来,那店主人不知道是商鞅,对他说:“按商君的新法规定,凡客人留店住宿的没有证件,店主人要处死罪的。”这时商鞅听了叹息道:“想不到我制定的法令竟危害到自身了,真是自作自受了!”于是,他只得连夜逃奔魏国了。
词义:自己立的法,反使自己受害。法:法律、法令。毙:死。比喻自作自受。
书证:宋·庄季裕《鸡肋编》:“章谊宜叟侍郎,有田在明州,……叹其赋重。从兄彦武在旁曰:‘此作法自弊(毙)之过也。’”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余德》:“余笑起,飞一巨觥;酒方引满,蝶亦扬去。顷之,鼓又作,两蝶飞集余冠。余笑云:‘作法自毙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