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寡不敌众》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成语《寡不敌众》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寡不敌众:guǎ bù dí zhòng

词源:《孟子·梁惠王上》:“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

词由:齐宣王欲以武力称霸诸侯,孟子劝他说:“大王倘若用兴兵结怨的方法去求得霸业,必然祸患无穷。”齐宣王说:“先生能这把个道理讲给我听听吗?”于是孟子便打比方说:“邹国人与楚国人交战,大王以为哪个能取胜呢?”宣王说:“当然是强大的楚国获胜。”孟子接着说:“照此说来,小国自然不能抵挡大国,人少自然敌不过人多,力量弱的自然不能抵挡力量强的。这是明摆着的道理。海内的土地拿千里来计算,却有九个,而齐国充其量不过其中之一。如果拿一份要想去占领八份,这与邹国想抵挡楚国有什么两样呢?依我看,大王要想称霸诸侯,还是施行仁政高明。而施行仁政又必须先从保民着手。”接着,孟子又讲了保民的具体办法。齐宣王听得很认真,改变了治国的策略。

词义:人少的抵挡不过人多的。寡:少;敌:抵挡。亦作“众寡不敌”。

书证: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五回:“王郎寡不敌众,与白虎、周昕杀条血路,走入城中,拽起吊桥,坚闲城门。”《东周列国志》第十五回:“夷吾见莒兵睁眉怒目,有斗争之色,诚恐众寡不敌,乃佯诺而退。”孙犁《碑》:“在以前那么寡不敌众,那么万分危险的时候,他们也是节省了子弹用的。”峻青《怒涛》:他们打得很英勇,杀死了十多个敌人。但终因寡不敌众,最后全部壮烈地战死在自己的院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