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如释重负》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如释重负:rú shì zhòng fù
词源:《谷梁传·昭公二十九年》:“昭公出奔,民如释重负。”
词由:公元前542年,鲁襄公因病去世。由于襄公没有嫡子,公子裯被立为国君,史称鲁昭公。昭公即位以后,整日吃喝玩乐,不理政事,即使在生母丧葬期间,他也谈笑自若,甚至还出外打猎取乐。这就使他在国内日益失去了民心。与此同时,鲁国的季孙、叔孙、孟孙三卿的势力却日益发展起来。昭公也逐渐意识到他们对自己所构成的严重危胁,准备寻找机会打击三卿,重新夺回自己失去的权力。不久,昭公听说臧孙等大夫同季孙有仇,就派一名心腹内侍把他们请进宫来,要求他们凑集一部分军队去包围季孙的府第,先把季孙除掉。季孙受到昭公军队的突然袭击,来不及调集人马抵抗,只好登上后园的高台凭险固守。叔孙的家臣司马鬷戾和孟孙得到消息,都先后带兵来援救。三卿的军队联合起来,将昭公的军队打得四处逃奔。昭公知道大势已去,只好投奔到齐国去。由于昭公在国内失去了民心,所以百姓们对他的出奔不但不表示同情,反而还觉得如同放下重担那样轻松。
词义:象放下沉重的担子一样。释:放下;重负:重担子。形容完成了一件重大任务或者紧张的心情缓和了之后的轻松愉快。
书证: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花姑子》:“又以衣覆馀饼,懵腾酣睡,辰分始醒,如释重负。”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七回:“齐巧院上派人下来,说:‘把外国凶手先送到洋务局里安置。’……首县闻言,如释重负。”曲波《林海雪原》一:“姐姐如释重负似的松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