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四分五裂》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四分五裂:sì fēn wǔ liè
词源: 《战国策·魏策一》:“张仪为秦连横, 说魏王曰:‘……魏南与楚而不与齐, 则齐攻其东; 东与齐而不与赵, 则赵攻其北; 不合于韩,则韩攻其西; 不亲于楚, 则楚攻其南; 此所谓四分五裂之道也。’”
词由: 战国时代, 连横派领袖张仪, 摇唇鼓舌游说于诸侯之间, 为秦王效劳。有一次他前往魏国游说,劝魏王与秦国交好。张仪对魏王说:“魏国处于郑、陈、楚、韩、赵、齐等六国之间,周围又无险可守,这种地理环境造成了魏国的致命弱点。假如与南面的楚国结盟而不与齐国结盟,那么齐国就会出兵从东边攻打魏国;假如与东边的齐国结盟而不与赵国结盟,那么赵国就会从北边出兵进攻魏国;假如不与楚国结盟,那么楚国就会从南边打过来。不管怎么办,都难保安全,这就是四分五裂的道理啊!如果秦国联合韩国来攻打魏国,那么魏国顷刻即亡。”魏王听了十分焦急,忧虑地问:“这如何是好?愿闻先生高见。”张仪见火候已到,便把来意和盘托出,说:“我替大王设想,面对这种形势,只有事秦是上策。事秦则六国谁敢侵犯!大王就可高枕无忧了。”魏王明知秦有虎狼之心,事秦于魏不利,但迫于形势,只好答应了。
词义:一个国家或一个集团分崩离析,不能统一。形容破碎不全或分散,不统一。
书证:宋·杨万里《君道》上:“隋文帝取周取陈,以混二百年四分五裂之天下。”严复《论世变之亟》:“故其端起于大夫士之怙私,而其祸可至于亡国灭种,四分五裂,而不可收拾。”毛泽东 《四分五裂的反动派为什么还要空喊“全面和平”?》:“现在距离解放军攻克济南只有四个多月, 距离攻克沈阳只有三个多月,但是国民党在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文化宣传上的一切残余力量,却已经陷于不可挽救的四分五裂、土崩瓦解的状态。”老舍《四世同堂》三十二:“老人们宁可马上死去,也不愿看家中四分五裂的离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