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成语《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bù rù hǔ xué , yān dé hǔ zǐ

词源:《后汉书·班超传》:“赵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灭此虏,则鄯善破胆,功成事立矣。”

词由:汉明帝时,班超奉命出使西域,目的是联络西域各国共同抗御匈奴的侵扰。他带领随从人员三十六人,首先到了鄯善国。几天后,班超发现匈奴也派来了使节,并带了一百多个随从和护卫人员,想笼络鄯善国国王。国王狐疑不决。班超意识到事情的危急,就立即召集所有同来的人开会研究对策。会上,班超简单地介绍了情况,分析了当时的处境,然后斩钉截铁地说:“不入虎穴,不得虎子。现在唯一的办法,只有今夜用火攻袭击匈奴来使,把他们全部杀掉。消灭了这些敌人,鄯善国才会一心一意归顺我们汉朝。”大家都表示愿意听从班超的指挥。当天深夜,班超带领手下的全体人员,放火烧了匈奴来使的住处,并把匈奴的使节及随从一百多人全部消灭。班超的这一果敢行动,震动了西域各国,不但使鄯善国与汉朝正式建立了联盟,也为进一步联络西域其它小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词义:不进老虎的洞,怎么能捉到小老虎?焉:怎么。比喻不经过艰苦的斗争,不冒危险,就不能获得成功。

书证:清·曾朴《孽海花》第三十五回:“超如微笑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佛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本师只求救国,决不计较这些。’”毛泽东《实践论》:“中国人有一句老话:‘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话对于人们的实践是真理,对于认识论也是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