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sān shí liù jì , zǒu wéi shàng jì
词源:《南齐书·王敬则传》:“敬则曰:‘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词由:我国古代就有三十六计的说法,三十六本来是虚数,极言多的意思。后来有好事者,牵强附会,取四字成语或熟语等,立为名目,凑足三十六实数。名目有瞒天过海,围魏救赵,借刀杀人,以逸待劳,趁火打劫,声东击西,无中生有,暗渡陈仓,隔岸观火,笑里藏刀,李代桃僵,顺手牵羊,打草惊蛇,借尸还魂,调虎离山,欲擒先纵, 抛砖引玉, 擒贼擒王, 釜底抽薪, 混水摸鱼, 金蝉脱壳, 关门捉贼, 远交近攻, 假道伐虢, 偷梁换柱, 指桑骂槐, 假痴不癫, 上屋抽梯, 树上开花,反客为主,美人计,空城计, 反间计,苦肉计,连环计,走为上计。这三十六计依次分为六套: 一至六为胜战计; 七至十二为攻战计; 十三至十八为并战计; 十九至二十四为敌战计; 二十五至三十为混战计; 三十一至三十六为败战计。前三套是处于优势之计,后三套是处于劣势之计。“走为上计”是三十六计中最末一计, 属败战计,是处于劣势之计。南朝时, 人们习用“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为此, 南齐有个叫王敬则的人, 便用这句话来讽刺东昏侯檀道济父子。
词义: 原指无力对抗敌人, 以逃开为上策。后泛指事态已难以挽回,别无妙计,唯有一走了事。亦作“三十六着, 走为上着”。
书证: 宋·惠洪《冷齐夜话》九:“渊才曰:‘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明·施耐庵《水浒》第二回:“我儿, 三十六着,走为上着,只恐没处走。”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回:“严贡生慌了, 自心里想:‘这两件事都是实的, 倘若审断起来, 体面上须不好着。“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卷卷行李, 一溜烟急走到省城去了。”鲁迅《论“赴难”和“逃难”》:“自然, 就是逃也不见得安稳, 谁说不出哪里是安稳之处来, ……然则三十六计,固仍以‘走’为上计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