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无所不至》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无所不至:wú suǒ bù zhì
词源:《论语·阳货》:“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欤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词由:春秋时代,有个人名叫阳货,是季氏的权臣。孔子本不愿结识阳货,但因他是季氏的红人,不得不与其往来。有一次,孔子与阳货一同闲聊,阳货说:“先生您认为能与鄙夫共事吗?”孔子说:“鄙夫品行庸恶陋劣,怎么可以同这种人一道事奉国君呢?这种人在没有得到功名富贵之前,挖空心思想得到;一旦得到了功名富贵,又担忧总有一天会失掉。这种人满脑子功名富贵,患得患失,为了得到或保全功名富贵,不管什么丧天害理的事都干得出来。”阳货听了这番话默然不语,不知是赞同,还是自我反省。因为阳货曾经干过囚禁季桓子、篡国专权的坏事。
词义:没有……不到的。也形容没有什么坏事干不出来的。至:到。
书证: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卷一:“夜间絮絮叨叨,你问我答,凡街坊秽亵之谈,无所不至。”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二回:“旺儿那小子,虽然年轻,在外吃酒赌钱,无所不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