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守株待兔》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守株待兔:shǒu zhū dài tù
词源:《韩非子·五蠹》:“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词由:宋国有个耕田的人,他耕的田中有段露出地面的枯树根。一次,有一只兔子奔跑过来,撞在枯树根上,碰断了脖颈死去了。这个耕田的人拾起已经死去了的兔子,扔掉手中的农具,守在枯树根旁,希望再拾几只跑来撞死的兔子。兔子再也拾不到了,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笑话。
词义:原是韩非对墨守陈规者的讽刺,意思是说,用古代君主尧、舜、禹、汤、文、武的政治制度,来治理“当今之世”是不会有好效果的,就象宋国的在枯树根旁边等兔子的农夫一样, 只能成为笑料。株: 露出地面的树根。后比喻不主动努力争取, 而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
书证: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九十四回:“吾料兄必定出身报国, 岂是守株待兔之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