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莼羹鲈脍》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莼羹鲈脍:chún gēng lú kuài
词源:《晋书·张翰传》: “翰因见秋风起, 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 曰:‘人生贵得适志, 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
词由: 晋代的张翰, 是吴郡人, 很有才学, 号为“江东步兵”。他在齐王司马冏那里做官, 做的是东曹掾的官。他身入仕途, 但对为官却淡漠得很。有一年秋天, 秋风飒飒而起。这正是江南鲈鱼上市的季节。耳听秋风起,顿生思乡情。他想:“现在要是在家乡,就可以喝到莼菜汤、尝到鲈鱼脍了。”他边思乡情, 边说人生道途, 说: “人生最可贵的,就是心情舒畅, 为什么要在千里之外受到做官的束缚呢? 挂着一个官职的名有什么意义呀?”想到这里,他就辞去了官职, 立即回家去了。
词义:是吴地风味特佳的名菜。莼:莼菜; 羹: 有浓汁的食品; 鲈: 鲈鱼,肉味鲜美;脍: 切得很细的肉。形容思念家乡的感情很浓烈。亦可简作“莼鲈”。
书证: 宋·辛弃疾 《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羹鲈脍哉!”宋·苏舜卿 《答韩持国书》:“渚茶野酿, 足以销忧;莼鲈稻蟹, 足以适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