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瞻前顾后》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瞻前顾后:zhān qián gù hòu
词源: 战国·楚·屈原《离骚》:“瞻前而顾后兮, 相观民之计极。”
词由: 战国时代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原, 对楚王一腔忠诚, 有统一中国的政治抱负,可始终得不到楚怀王和楚顷襄王的信任,最后终于被逐出国都,流放到楚国南方如今湖南的洞庭湖一带。他在流放途中,设想他渡过了沅水、湘水,经过九疑山(即今湖南宁远县南的苍梧山),向传说安葬在这里的虞舜抒陈衷肠。屈原瞻前顾后,看出了夏桀和商纣等先朝君主,都因淫乱暴虐而亡国丧身;而夏禹、商汤和周代的先王, 能任用贤才, 施行正道, 所以国家昌盛,人民安乐。再联想到当时的楚国, 是奸佞当道, 小人得志,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啊。郁郁寡欢的屈原自沉汨罗江后不久,楚都真的被秦军攻破了。
词义:看看前朝,再看看后代。瞻、顾:都是“看”的意思。今形容做事谨慎细心,考虑周全。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
书证:《后汉书·张衡传》:“向使能瞻前顾后,援镜自戒,则何陷于凶患乎?”宋·朱熹《朱子全书·学一》:“瞻前顾后,便做不成。”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七回:“既开社,就要作东。虽然是个玩意儿,也要瞻前顾后;又要自己便宜,又要不得罪了人,然后方大家有趣。”鲁迅《两地书》:“这些瞻前顾后,其实也是很可笑的,这样下去,更将不能动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