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否极泰来》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成语《否极泰来》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否极泰来:pǐ jí tài lái

词源: 《周易·否》:“否之匪人, 不利君子贞, 大往小来。”又 《周易·泰》: “泰, 小往大来, 吉亨。”

词由: 《周易》, 亦称《易经》, 简称《易》, 是最早的儒家经典之一。它通过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等八种自然现象的“八卦”形式,推测自然和社会的变化。其中,“否极泰来”等说法具有朴素的辩证法观点。“否”和“泰”, 是两个卦名, 天地相交 (相互作用) 叫做“泰”, “泰”就顺利; 天地不交叫“否”, “否”就失利。“否极泰来”,是说“否”和“泰”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坏的 (即否)事物发展到了极点, 就会转化成好事 (即泰)。

词义: 情况从极坏的方面转为好的方面。否、泰: 两个卦名; “否”是坏卦, “泰”是好卦。极: 极点, 非常。亦作“否去泰来”。

书证: 五代·前蜀·韦庄《湘中作》诗:“否去泰来终可待。”唐·白居易“白氏长庆集·遣怀》诗:“乐往必悲生, 泰来犹否极。”清·曹雪芹 《红楼梦》第十三回: “秦氏冷笑道:‘婶娘好痴也!“否极泰来”, 荣辱自古周而复始, 岂人力所能常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