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一鸣惊人》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成语《一鸣惊人》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一鸣惊人:yī míng jīng rén

词源: 《韩非子·喻老》“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不飞不鸣, 将以观民则。虽无飞, 飞必冲天; 虽无鸣,鸣必惊人。”

词由: 淳于髡是齐国的一个招赘的女婿。身高不满七尺 (合今四尺多),为人滑稽, 能言善辩, 多次出使,均获得外交上的胜利。这时在位的齐威王,喜欢隐语,通夜喝酒, 荒淫逸乐, 不理国事, 把国家大事交给朝廷的官员去管。官员们荒废功业, 违法乱纪, 诸侯们都来侵犯,国家危在旦夕, 大臣们都不敢说话。一天, 淳于髡来见齐威王, 用隐语说:“城里有一只大鸟, 停在王宫的庭院里, 三年不飞也不叫, 你知道这是什么鸟?”齐威王说:“这鸟不飞则已, 一飞必定冲天; 不叫则已, 一叫必定惊人。”于是齐威王就召见全国七十二县的长官, 赏了一些人,杀了一些人,满怀激情地带兵出发。各国诸侯极为震恐, 纷纷归还侵占齐国的土地。声威保持了三十六年, 直到他死。

词义: 一叫就使人惊异。鸣: 鸟叫。比喻平时没有特殊表现, 突然发出惊人的举动。

书证: 《史记·滑稽列传》:“此鸟不飞则已, 一飞冲天; 不鸣则已, 一鸣惊人。”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二回:“只可怜安公子经她两个那日一激, 早立了个一飞冲天, 一鸣惊人的志气。”郭沫若《革命春秋·创造十年续篇》: “一鸣惊人, 实在出乎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