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苌弘化碧》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成语《苌弘化碧》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苌弘化碧:cháng hóng huà bì

词源:《庄子·外物》:“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员流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三年而化为碧。”

词由:苌弘是周景王、敬王的大臣,刘文公手下的大夫。刘文公和晋国的范中行有世为婚姻的关系,因此苌弘也就和范氏要好,倾向范氏。晋国有六卿,范氏是其中一个。在晋国公卿发生内讧时,苌弘帮助范氏说话。晋卿中的赵鞅到周王室来声讨苌弘,因为这时周室极为衰弱,不敢得罪象晋这样大的诸侯国,因此苌弘就被放逐到蜀地去了。苌弘对周王室一片忠心,自恨忠而遭到诬陷,就剖腹而死。蜀人对苌弘的忠心极为敬仰,看到苌弘自杀了,就用木匣子把他的血盛着藏起来。三年以后,血都化为碧玉了。

词义:苌弘因忠贞而遭到诬陷,死后他的血变成碧玉。苌弘:一名苌叔,周朝的忠臣。后比喻刚直忠贞而蒙冤枉,抱恨而死。亦作“化碧苌弘”、“苌弘血”。

书证:唐·温庭皆《为人上裴相公启》:“泪变苌弘之血,发同园客之丝。”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等他四下里皆瞧见,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柳亚子《吊刘烈士炳生》之六:“国恨家恨忘不得,苌弘化碧杳无期。”柳亚子 《追怀亡友赵伯先先烈》之一:“化碧苌弘原抱恨,渡河宗泽漫相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