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揭竿而起》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揭竿而起:jiē gān ér qǐ
词源:汉·贾谊《过秦论》:“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罢散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而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词由:这是说的陈涉起义开初的事。陈涉出身贫苦,用破瓮作窗户,用绳子拴着门轴,所谓低等的人,是被征发去渔阳戍守的。才能也不高,没有孔子、墨子那样一套理论,没有陶朱、猗顿那样拥有钱财。他在当兵队伍中,举行起义,率领疲困散乱的人,人数也只有几百,他们就凭这点力量攻打秦王朝了。他们砍断树木作为兵器。高举起义大旗,全国都起来响应,如影随形地跟着陈涉。这样,秦朝就灭亡了。
词义:陈涉高举义旗起来反秦。揭:高举;竿,竹竿代旗帜。后泛指人民高举旗帜起来反抗统治者。
书证:鲁迅《谈“激烈”》:“愤激便有揭竿而起的可能,而‘可叹也夫’则瘟头瘟脑,即使全国一同叹气,其结果也不过是叹气,于‘治安’毫无妨碍的。”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六章:“目前百姓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朝不保夕,只要有人振臂一呼,谁不揭竿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