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成仁取义》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成语《成仁取义》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成仁取义:chéng rén qǔ yì

词源: 《论语·卫灵公》: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孟子·告子上》: “生, 亦我所欲也; 义, 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也。”

词由: 这一成语来源于两个故事:有一次, 子张对孔子请教怎样对待行, 孔子说:“世上的人都是贪生怕死的, 唯独有志之士, 有德之人,不会只图要活下去, 而把仁德损害了的; 他宁可牺牲性命, 都要使仁德发扬光大。”有一次, 孟子谈到怎么对待义, 是这样说的:“鱼, 我喜欢吃; 熊掌, 我更喜欢吃。如果两样不能都吃, 只能一样, 那我就不吃鱼而吃熊掌。对于我来说, 活着当然是我希望的, 仁义我更希望能具有它。如果两者只能有其中之一,那我情愿牺牲生命, 以取得仁义的美德。”

词义: 牺牲生命以保存仁德, 取得正义的美德。指为了正义的事业而献出生命。

书证: 《宋史·文天祥传》:“天祥临刑, 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南向再拜死。年四十七。其衣带中有赞曰:‘孔曰成仁, 孟曰取义, 惟其义尽, 所以成仁。读圣贤书, 所学何事?而今而后, 庶几无愧。”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三章:“大丈夫既然以身许国, 七尺微躯不敢私有。成仁取义之言, 略知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