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夺胎换骨》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夺胎换骨:duó tāi huàn gǔ
词源:宋·释·惠洪《冷斋夜话》卷一:“山谷云:‘诗意无穷,而人之才有限,……然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窥入其意而形容之,谓之夺胎法。”
词由:道教的信徒认为,一个人如果吃了经过多年修炼的金丹,就能换去凡人(普通人)的胎骨,成了仙人。后来,写诗作文的人把一种文章的作法称之为“夺胎换骨法”。如宋代有位著名诗人叫黄庭坚(号山谷),有一次说道:“诗意无穷无尽,而一个人的才力是有限的……如若作文时,借用古诗的原意,而用自己的词语去表达它,称为“换骨法”;探究古诗的原意,进一步加以刻画形容,这叫“夺胎法”。
词义:这是道家的话,指夺别人的胎体以使自己得到新生,换去凡骨为仙骨。后比喻创作上善于取法、模仿前人而不露痕迹。还比喻抛弃旧的思想,换成新思想。
书证:宋·陈善《扪虱新话》:“文章虽不要蹈古人一言一句,然自有夺胎换骨等法,所谓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清·黄遵宪《以莲菊桃杂供一瓶作歌》诗:“化工造物先造质,控搏众质亦多术。安知夺胎换骨无金丹,不使此莲此菊此桃万亿化身合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