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哀毁骨立》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成语《哀毁骨立》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哀毁骨立:āi huǐ gǔ lì

词源:《后汉书·韦彪传》:“彪孝行纯至,父母卒,哀毁三年,不出庐寝,服竟,羸瘠骨立异形,医疗数年乃起。”

词由:韦彪是后汉时人,字孟达,是有名的孝子。汉章帝时,累官大鸿胪。他孝顺父母,完全出于诚心,而不是为了尽孝道之礼。他的父母先后死了,他都带孝三年,不出房门。对父母的死,他很悲痛。他不仅在形式上表示孝道,而是从心里哀悼父母。三年孝期过后,他瘦得不象个样子,就成了个骨架子,人都变形了。后来经过好多年的医治,才恢复健康。就因为他身体弱,做官时常生病,最后病死在职上。词义:极度的悲哀,使人成了个骨架子了。哀:悲哀;毁:损坏身体;骨头立:形容人消瘦到了极点,只剩下骨架子。形容因父母死去悲哀过度,身体消瘦得不象个样子。

书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王戎、和峤同时遭大丧,俱以孝称。……仲雄曰:‘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二回:众亲戚已到,商量在本族亲房立了一个儿子过来,然后大殓治丧。蘧公子哀毁骨立,极尽半子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