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初出茅庐》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成语《初出茅庐》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初出茅庐:chū chū máo lú

词源: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九回:“博望相持用火攻, 指挥如意笑谈中。直须惊破曹公胆, 初出茅庐第一功。”

词由: 刘备三顾茅庐把诸葛亮请了出来, 当了军师。就在这时, 曹操派大将夏侯惇带领十万人马杀奔而来了。刘备这时弹丸之地, 而现在处在累卵之危的时刻。刘备急请诸葛亮商议对策, 诸葛亮建议利用曹军的狂傲心理,诱敌深入,把曹军诱进伏击圈,予以歼灭。诸葛亮这一战术,关羽、张飞都不相信能取胜。尽管这样,诸葛亮仍照计而行,命关、张两人埋伏在豫山山中, 命赵云打头阵, 只要败不能胜。夏侯惇骄横得很, 见赵云一战而败, 便以为刘备到了溃不成军的地步, 便加速前进。到了博望坡前, 诸葛亮即令放火, 顿时火光冲天。十万曹军在狭窄的山坳里,连转身的余地都没有,只好听其大火而烧。这一次, 奠定了刘备重整旗鼓的基础。

词义: 诸葛亮一出来帮刘备, 就打了个大胜仗。初出: 刚刚出来; 茅庐: 草房, 诸葛亮隐居在南阳, 住的是草房。比喻才踏入社会, 缺乏经验。

书证: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九回:“那署院一听他问这两句话, 便知道是初出茅庐, 不懂什么。”鲁迅《高老夫子》:“那傻小子是‘初出茅庐’, 我们准可以扫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