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余音绕梁》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成语《余音绕梁》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余音绕梁:yú yīn rào liáng

词源: 《列子·汤问》: “韩娥东之齐, 匮粮, 过雍门, 鬻歌假食, 既去而余音绕梁欐, 三日不绝。”

词由: 春秋时代, 韩国有位著名的歌女, 名叫韩娥。她极会唱歌, 歌声婉转, 优美动听。一次, 她从韩国去齐国的都城临淄, 行至雍门,带的干粮吃光了, 只好卖唱求食。她在雍门卖唱, 歌声引人, 歌声诱人,听众蜂拥而至, 把她围得水泄神。韩娥唱完走了之后,人们依然觉得:韩娥的歌声,仍在屋梁间萦绕,一连好几天都没有消失。人们都以为她还没有离开。她路过一家旅店,店里人欺侮了她。她便悲哀地哭泣起来。全乡的男女老少都被感动得相对哭泣,三天吃不下饭,他们急忙把韩娥追回来。她回来后,又给大家放喉高歌,乡里人听了,高兴得忘记了先前的悲哀。后来,大家赠给她很多礼物,送她上了路。从此以后,雍门的人都爱唱韩娥唱过的歌。

词义:歌唱结束后声音好象还萦绕着屋梁。形容歌声优美,久留不散,耐人寻味。

书证: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二回:“当年读书,见古人形容歌声的好处,有那‘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话,我总不懂。……及至听了小玉先生说书,才知古人措辞之妙。”《雍熙乐府·卷三·端正好(庆朔堂)》:“子这半竿斜日侵书幌,一曲余音绕画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