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日不暇给》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成语《日不暇给》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日不暇给:rì bù xiá jǐ

词源: 《汉书·高帝纪下》:“天下既定, 命萧何次律令, 韩信申军法,张苍定章程, 叔孙通制礼仪, 陆贾造《新语》。又与功臣剖符作誓, 丹书铁契, 金匮石室, 藏之宗庙。虽日不暇给, 规摹弘远矣。”

词由: 汉高祖刘邦虽从小读书不多, 文学修养不深, 但他遇事善于思考, 并能虚心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当他平定了天下, 统一了全国以后, 他受纳了陆贾等人的建议,制定了一整套系统的治国方略。他命令萧何颁布国家的法律, 韩信制定军队的法规,张苍制定组织章程,叔孙通制定礼仪法规,陆贾著《新语》。又制作了《功臣表》, 将丹书铁券和贵重物品妥善地收藏于宗庙。虽然有这么许多的事要办, 每天的时间都不够用, 但是, 建立的制度, 订立的规范却是宏大而深远的, 为国家的长治久安, 政权的巩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词义: 事务繁忙, 每天的时间都不够用。暇: 空闲; 给: 足够。

书证: 清·刘鹗 《老残游记》 第三回:“谁知一个传十, 十个传百, 官幕两途拿轿子来接的渐渐有日不暇给之势。”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四回:“青田命世大贤, 敷布兵、农、礼、乐, 日不暇给, 何得有闲工夫做到这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