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局促不安》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成语《局促不安》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局促不安:jú cù bù ān

词源: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祭足再拜,谢昔日不能保护之罪。昭公虽不治罪,心中怏怏,恩礼稍减于昔日。祭足亦觉跼蹐不安,每每称病不朝。”

词由:祭足是春秋时郑国的重臣。郑庄公死时,征求祭足的意见:“立公子突行不行?”祭足不同意,郑庄公只好立公子急,是为郑昭公。公子突被出居到宋国去。公子突之母是宋国雍氏之女,因而宋庄公想使公子突得国。正好祭足到宋国去修好,就被宋庄公抓起来,逼他使公子突得国。祭足屈服了。于是迫使郑昭公让位,公子突定位了,是为郑厉公。可是郑厉公又不满祭足,想杀祭足,偏偏计策又被祭足知道了,郑厉公出奔蔡国,于是祭足又迎郑昭公复位。祭足向郑昭公请罪,郑昭公虽然没有治祭足的罪,可态度比以前冷淡多了。祭足心里也不安,知道郑昭公对他有所不满,因而祭足也就经常推说有病不去上朝了。

词义: 拘谨得很, 心里很不踏实。局促: 拘束。不安: 心里不平静。

书证: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三回:“只见文老爷坐在那里, 脸上红一阵, 白一阵, 很觉得局促不安。”清·吴趼人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第三十三回:“景翼一句话也不答, 看他那样子, 很是局促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