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举直错枉》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举直错枉:jǔ zhí cuò wǎng
词源: 《论语·为政》:“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 ‘举直错诸枉, 则民服; 举枉错诸直, 则民不服。’”
词由: 鲁哀公执政的时候, 已经是春秋的末期了,这时社会更加动荡、混乱, 政局变化多端。有一次, 他向孔子请教, 怎么样治理政事, 就可以使老百姓顺服了。孔子回答他说:“能够把正直的人举出来做官,把奸邪的小人都一一丢弃不用, 那老百姓就必定心服而顺从你; 如果是反过来, 用的都是小人, 作事必为邪端, 而那些正直的人都不用,想为老百姓做点好事也做不成, 这样, 老百姓怎么会顺服你呢?”
词义: 起用正直的人而罢黜奸邪的人。举: 推举, 任用; 直: 正直,这里是指正直的人; 错: 废弃, 丢弃; 枉: 不直、奸邪,这里指心术不直的人。何晏集解引包咸曰:“错,置也。举正直之人用之, 废置邪枉之人, 则民服其上。亦作 “举直厝枉”、“举直措枉”。
书证: 宋·洪迈《隶释·樊敏碑》:“举直错枉, 谭思旧制。”《后汉书·杨彪传》: “今天下缨緌搢绅, 所以瞻仰明公者, 以公聪明仁智, 辅相汉朝, 举直厝枉, 致之雍熙也。”唐·权德舆《陆宣公翰苑集序》:“其在相位也, 推贤与能, 举直措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