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不落窠臼》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成语《不落窠臼》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不落窠臼:bù luò ké jiù

词源: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六回:“这‘凸’‘凹’二字,历来用的人最少,如今直用作轩馆之名,更觉新鲜,不落窠臼。”

词由:八月十五的晚上,贾母同家人一起赏月,直至四更天,还兴犹未尽。贾氏三姊妹早去安歇,黛玉因见府中许多人赏月,贾母犹叹人少,又想宝钗姐妹已回家去,母女弟兄自去赏月,不觉对景感怀,自去椅栏垂泪。湘云见了,就过去劝慰了一番。又对黛玉说:“这山上赏月虽好,总不及近水赏月更妙。你知道这山坡底下就是池沿。山凹里近水一个所在,就是凹晶馆。可知当日盖这园子,就有学问。这山之高处,就叫凸碧,山之低洼近水处,就叫凹碧。这‘凸’、‘凹’二字历来用的人最少,如今直用作轩馆之名,更觉新鲜,不落窠臼。……”说着二人同下山坡,坐在两个石墩上。但见天上一轮皓月,池中一个月影,上下争辉,如置身于水晶宫之中。

词义: 不入旧格式。窠臼:老套子,旧格式。比喻不落俗套, 有所创新,多指文章、艺术作品。

书证: 清·薛雪《一瓢诗话》:“王次回云:‘诗家窠臼宜翻洗, 人日慵拈薛道衡’。……不落窠臼始能一超直入, 若拖泥带水, 终是土气息、泥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