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成语《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bù sāi bù liú , bù zhǐ bù xíng

词源:唐·韩愈《原道》:“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人其人, 火其书, 庐其居, 明先王之道以道之, 鳏寡孤独废疾者有养也, 其亦庶乎其可也。”

词由: 韩愈, 字退之, 是我国唐代伟大的散文家, 杰出的诗人。他少年时就刻苦自学, 贞元年间考中进士,曾任监察御史,国子博士等职。韩愈在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思想上尊儒排佛。因谏阻宪宗迎佛骨,曾被贬为潮州刺史。为了阻止佛家和道家学说的传播, 他写了不少有关的论文。在《原道》这篇文章里,他用水和走路作比喻说: “不塞不流, 不止不行。”意思是说: 对水来说, 没有堵塞, 就没有流淌; 对走路来说,没有静止,也就没有行动,韩愈认为, 对佛、道两教不加以堵塞、反对, 儒教就不能得到推行。

词义: 不堵住其他的流向, 水就不会向一个方向流淌; 没有停止, 就没有行动。原指对佛教、道教如不阻塞, 儒教就不能推行。现多指不破除旧的,新的东西就建立不起来。

书证: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不把这种东西打倒, 什么新文化都是建立不起来的。不破不立, 不塞不流, 不止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