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战无不胜》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成语《战无不胜》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战无不胜:zhàn wú bù shèng

词源:《战国策·齐策二》:“战无不胜而不知止者,身且死,爵且后归,犹为蛇足也。”

词由:战国时楚国的大将昭阳,有一次攻打魏国,斩兵杀将,连夺了八座城池。接着,移兵进击齐国。齐国派陈轸为使去见昭阳,请求罢兵。陈轸一见昭阳,一面祝贺他打了胜仗,一面发问说:“你斩军杀将,功名卓著,楚王还能再提拔升迁你吗?那最倍受尊贵的令尹,一个国家也只能是一个吧?从前楚国有个画蛇添足的人,就是因为多事,硬添上足,结果反而喝不到酒,输了。如今你战胜了魏国,若不知休养生息,而继续进攻齐国,恐怕官爵还没有捞到,自身却战死了。这不就是画蛇添足的愚蠢行动吗?”昭阳听了,就把军队从齐土上撤走了。

词义:打仗必胜。形容力量强大,百战百胜。亦比喻做任何事情都稳操胜券。

书证: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操谓松曰:‘吾视天下鼠辈犹草荠耳。大军到处, 战无不胜, 攻无不取, 顺吾者生, 逆吾者死。’”明·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 第十九回:“鬻拳曰:‘自先王以来,楚兵战无不胜。巴, 小国也, 王自将而见败, 宁不为人笑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