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心旷神怡》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成语《心旷神怡》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心旷神怡:xīn kuàng shén yí

词源: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沙鸥翔集, 锦鳞游泳;岸芷汀兰, 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 皓月千里, 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 渔歌互答, 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 则有心旷神怡, 宠辱皆忘, 把酒临风, 其喜洋洋者矣。”

词由: 滕子京重修岳阳楼, 请范仲淹作文记念, 这就是有名的 《岳阳楼记》。文中写到登上岳阳楼的所见所感。在春风和暖、阳光明媚的时候登上岳阳楼, 看到的是一种十分令人畅快的景象,乐趣将无穷尽。这种景象会使游人心胸开阔, 精神愉快,会把什么名誉、什么耻辱统统忘光,面对轻轻吹来的和风, 端起酒杯,开怀畅饮, 实在没有比这再欢乐的了。

词义: 心胸旷达, 精神畅快。旷:旷达, 开阔; 怡: 愉快, 欢乐。亦作“神怡心旷”。

书证: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四十回:“又登海天阁, 见万顷银涛, 千山削翠,心旷神怡。”清·曾雪芹《红楼梦》第四十一回: “正值风清气爽之时, 那乐声穿林度水而来, 自然使人神怡心旷。”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四回: “马二先生心旷神怡, 只管走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