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欺天罔地》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欺天罔地:qī tiān wǎng dì
词源: 唐·何光远 《鉴诫录·判木夹》:“坚以六十万精兵相于东晋,谢玄以八千之卒败于寿春, 岂不为欺天罔地所致者也。”
词由: 南北朝时, 前秦君主苻坚统率了六十万大军 (号称百万)杀奔东晋。东晋谢石、谢玄率领八万人马相拒于肥水 (今安徽省凤台县东南)。谢玄派人向苻坚说:我们双方阻挡在肥水两岸, 谁也胜不了谁。若是你们后退一步, 让我们渡过河来, 再决一死战, 这不是很好吗?”苻坚自恃兵多优势, 欣然同意了。谁知晋兵一渡肥水, 即迎头痛击, 前秦军队前锋受挫, 后面便约束不住,狼狈逃窜。结果,苻坚中了箭,部下死伤十有七八。后来,唐代的何光远评论道:“苻坚发动了六十万大军, 谢玄只用了八千锐卒, 把十几倍于自己的苻坚打败了, 这难道不是谢玄欺天骗地所造成的。”
词义: 欺骗天地。罔: 欺瞒、蒙蔽。亦作“欺天诳地”
书证: 元·无名氏《看钱奴》第一折:“这等穷儿乍富, 瞒心昧己, 欺天诳地。”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回:“董卓欺天网地, 灭国弑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