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苗而不秀》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成语《苗而不秀》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苗而不秀:miáo ér bù xiù

词源:《论语·子罕》:“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词由:孔子见有的学生不大勤奋学习,稍稍有了一点进步就沾沾自喜,停步不前,心里很担忧。有一次,孔子同学生交谈,勉励学生说:“颜回是个勤奋好学的人,他的学问功夫,总在不断地进步,从没见他有停止的时候。你们今后应该向颜回学习啊!”孔子说到这里,停了一会,又指着田里的庄稼说:“学习也同这种庄稼一样。有的虽然苗长得很好,但不吐穗扬花,有的即使吐穗扬花了,却没有结出果实。求学者,就该持之以恒,只有始终勤奋的人才能取得丰硕成果啊!”

词义:禾苗生长了,却不秀穗。苗:禾苗;秀:吐穗开花。比喻虚有其表,华而不实。也比喻虽有好的资质,却没有什么成就。

书证: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你元来苗而不秀,呸!你是个银样镴枪头。”郭沫若《玉簪花》:“如果把我们耕种在阴暗偏陬,那就染上官气暮气,苗而不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