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牵萝补屋》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牵萝补屋:qiān luó bǔ wū
词源: 唐·杜甫《佳人》诗:“侍婢卖珠回, 牵萝补茅屋。”
词由: 唐乾元二年 (公元759年)秋季, 那是安史之乱发生后的第五年, 已辞掉华州司功参军职务的大诗人杜甫, 在边远的秦州过着漂泊的贫困生活。这期间, 他写了首《佳人》 诗, 借此表达自己遭沦落但犹不忘国家民族命运的高风亮节。诗篇的大意是: 有位幽居空谷的绝代佳人, 原出身于高门府第, 但生不逢时, 居高位的兄弟惨死于战乱。由于娘家人亡势去, 轻薄的丈夫抛弃了她, 另觅新欢。但她没有被不幸压倒, 没有向命运屈服, 吞下了生活的苦果, 独与深山的草木为邻了。生活过不去的时候, 就叫贴身侍婢, 出山变卖旧物, 换钱回来买点食物、用具, 还亲自把女萝藤牵到茅屋上修补漏洞空隙。
词义: 把女萝藤牵上茅屋以修补漏洞、空隙。萝: 一种能爬藤的植物。形容生活艰苦, 常修东补西。
书证: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红玉》:“雇佣耕作, 荷馋诛茅,牵萝补屋, 日以为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