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毛宝放龟》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毛宝放龟:máo bǎo fàng guī
词源: 《晋书·毛宝传》:“初, 宝在武昌, 军人有于市买得一白龟,长四五寸, 养之渐大, 放诸江中。邾城之败, 养龟人被铠持刀, 自投于水中, 如觉堕石上, 视之, 为先所养白龟, 长五六尺, 送至东岸,遂得免焉。”
词由: 相传晋代豫州刺史毛宝部下的一个军人, 在市场上买到一只白龟, 仅有四五寸大。他精心饲养,眼看白龟渐渐长大了, 就把它放到江里去。不久战争发生, 毛宝在邾城兵败溃逃,军士被迫纷纷堕江。那放龟人也披着铠甲,拿着刀,自投江中。谁知他跳入江中,如同跳在石板上一般,并不下沉。养龟人好生奇怪,低头一看,原来是他先前放养的白龟托着他。这白龟已有五六尺长,一直把他送到江东岸。
词义:指毛宝帐下军人放养白龟,得白龟酬恩的传说。后用来比喻人施恩获报。
书证:明·马中锡《中山狼传》:“昔毛宝放龟而得渡,隋侯救蛇而获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