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一之谓甚》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成语《一之谓甚》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一之谓甚:yī zhī wèi shèn

词源:《左传·僖公五年》:“晋不可启, 寇不可玩, 一之谓甚, 其可再乎?”

词由: 僖公二年, 晋献公曾向虞国借路去打虢国。虞国大夫宫之奇向虞公建议, 不能让晋国借路去打邻国。虞公不听, 结果虢国的都城下阳被攻占。僖公五年, 晋侯又向虞国借路去打虢国, 宫之奇又劝虞公不能再借路了。可是, 虞公还是不听。宫之奇说:“虢国是我国的屏障, 虢国灭亡了, 我们虞国也将随之灭亡。不能让晋军进来, 外寇是难以对付的。我们已经上过一次当了, 哪能再上当呢?”果然不出宫之奇所料, 晋灭了虢后, 回师时就把虞国灭了。

词义: 犯一次错误,已经不应该了。甚: 过分。比喻错误不可重犯。常和“其可再乎”连用。亦作“一之已甚”。

书证: 唐·任藩《梦游录·张生》:“张妻曰:“一之已甚, 其可再乎?’”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五回:“我笑道:‘一之为甚,其可再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