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犯而不校》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犯而不校:fàn ér bù jiào
词源: 《论语·泰伯》:“以能问于不能, 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词由: 曾参和颜回都是孔子的得意弟子, 他俩又是好朋友。后来曾参常常追想起他们的同窗生活, 每当想起颜回, 对他的学问、为人都很钦佩。他说:“把自己能够的事体,问那不能够的人;把自己多的才学,问那少才学的人; 有人好象没有,实的好象虚的; 能犯我并不去计较, 以前我的朋友颜回曾经做过这等事了。”
词义: 受人侵犯或欺负也不加计较。犯: 侵犯, 触犯; 校: 计较。
书证: 清·李海观《歧路灯》第五十五回:“惠养民道:‘犯而不校, 何以罚为?’大家微笑, 各自散归。”鲁迅《坟·论 “费厄泼赖” 应该缓行》:“‘犯而不校’是恕道,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是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