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花·栀子》咏栀子花诗鉴赏
桅子比众木,人间诚未多。
于身色有用,与道气相和。
红取风霜实,青看雨露柯。
无情移得汝,贵在映江波。
这首诗是《江头五咏》组诗的第三首,这是杜甫在成都度过第三个春天所写。其时杜甫已年过半百,流离多年,暂得小憩,自然有心咏花鸟。但杜甫的咏花另有寓意,正如王嗣奭所说:“公之咏物,俱有为而发,非就物赋物者,盖诗之比也。”(《杜臆》卷之四)
栀子花芬芳特异,色白,型大,且花冠六裂,世所罕见。唐人段成式《酉阳杂俎》”广动植之三,木篇”称:“诸花少六出者,唯栀子花六出。”栀子花的果实象酒器——卮,故名栀子。
这首诗首先通过栀子与众木的对比,总写其与众不同,诚为人间少有的佳木。接下去具体描写栀子特出之处时,并不是一般地从花的香味、花片的数量及果型的特殊等方面去着笔,因为那些固然是栀子的特点,但不是它的本质特点,只是其表面特征。
第二联从实际功能和价值方面礼赞栀子。它的果实可取黄色,作为染料可以染帛与纸;它的果实性寒味苦,中医以之入药,功能是清热泻火。《本草纲目》称栀子解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其理气调和之功自然是清楚的。“色有用”、“气相和”两句充分肯定了栀子的经济价值和医药价值。第三联以鲜明的色彩再现了栀子的姿容,与第二联相谐,一表一里,一貌一神,将栀子的观赏价值描写的更广更深。栀子不但花是硕大美丽的,而且全身枝叶、果实皆可欣赏。能欣赏栀子的枝叶、花朵、果实,人们欣赏的时间,机会,角度就极大延长、增多、变化了,从中获得的乐趣也自然更醇美。“红取”、、“青看”两句,首先将颜色字映入人们眼帘,异常醒目。枝叶着雨翠绿欲滴,果实经风霜由青而黄,中仁深红。在盎然生机中,在发展变化中,写出栀子的枝、果的可爱,写法灵活,生动形象。
看完前三联,再回头咀嚼“人间诚未多”句,其含义更深更广了。
栀子之贵,诚由其观赏、经济、药用等价值决定。然更可贵的还在于它“但取映江波,更无心移植上苑也”(《杜诗镜铨》卷九)。谢眺有《咏墙北栀子》诗:“有美当阶树,霜露未能移,……还思照绿水,君阶无曲池。”意为“期在见用”(浦起龙《读杜心解》卷三之三)杜甫翻谢意,“此公自伤以杏之安而孤冷不合于时,甘自老于江湖也。”(《杜诗镜铨》卷九)难怪严武荐举他,他坚辞不干。诗人一直心系朝廷,忧念苍生;但坎坷困顿,已使他在仕途上不抱任何幻想。然根本不能移的,是诗人忧国忧民之心,这是最可宝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