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山甫《落花》咏杂花落花惜花诗赏析

《杂花落花惜花·落花》咏杂花落花惜花鉴赏

李山甫

落拓东风不藉春,吹开吹谢两何因。

当时曾见笑筵主,今日自为行路尘。

颜色却还天上女,馨香留与世间人。

明年寒食重相见,零泪无端又满巾。

李山甫的诗多触景生情感叹身世之作。这首《落花》就是如此。

本诗开头两句:“落拓东风不藉春,吹开吹谢两何因。”既写出落花的具体情况,又写出诗人的不平。“落拓”,穷困失意,景况零落,此处指花落随风的情状。阵阵东风吹来,那不久前还百般红紫斗芳菲的鲜花,随着清风,丧魂落魄地零乱飘飞:“别艳那堪赏,余香不忍闻”(《惜花》)。可贵的芳龄就此完结了。曾使百花开放的春天此时却不可依靠,不可托身了。“不藉春”三字便形象地描绘出落花飘泊零落的凄凉情状,与“落拓”二字互相照应。面对这“嫁与东风春不管”(《红楼梦》)的落花,诗人十分不平:春风既然把花吹开,让它芬芳吐艳,却为什么又把它吹落,使它飘泊零落,如此落魄呢?既要摧残它,又何必让它开放呢? 其实这是诗人自己不得意于当时,政治上坎坷失意之后的不平之鸣。

接下去一联:“当时曾见笑筵主,今日自为行路尘。”继续描写落花的不幸遭遇,这里诗人采取对比的手法:先是写鲜花盛开之时所得的赏识,然后再用花落时节所受的践踏与冷遇与之对照。从而显出落花的凄苦,特别是世态的炎凉。每当春风桃李花开日,那些达官贵人们便“飞琼宴以坐花,引壶觞以醉月”,笑对芳容,留连忘返,可是一到花落随风、委身泥土之时,却无人怜惜,慢慢地被踏成尘土了。这两句诗表现力强,道尽了诗人自己在当时的不幸遭遇,是对当时社会上黑暗、腐败现象的控诉。

五、六两句,诗人笔锋一转,由写落花的不幸命运转而描写它的可贵品格:“颜色却还天上女,馨香留与世间人。”花的品格实在是可贵的,它用自己的生命点缀着春天,无地奉献出自己的一片芳心。既使凋落之后,它仍不私其有,把它那秀丽的姿色还给天上的仙子,而把袭人的芳香仍留给世上的人们。这是多么可贵的品格啊! 诗人在这里虽未直书其感叹与赞赏。但细玩味这两句诗便可体会得到。

诗的最后两句:“明年寒食重相见,零泪无端又满巾。”透露出诗人深深的惜花之情与身世之感。馨香缕缕、姿色如同天上仙子般秀丽的鲜花眼见着纷纷飘落。随风而去了,留给诗人多少惆怅,若再赏此花,还要到明年的寒食时节,花开花落能有几时?实在令人伤感,由此诗人禁不住清泪零落,打湿了青巾,诗人为什么会如此伤心以至于落泪呢? 因为在诗人的眼中,这不幸的落花与自己的身世实在有相似之处:李山甫不是自甘寂寞之人,他有济世之心,报效之志。他曾借松以自比:“孤标百尽雪中见,长啸一声风里闻”(《松》)。并以孔明自比:“尽驱神鬼随鞭策,全罩英雄入网罗”(《又代孔明哭先主》),但他在政治上却找不到出路。三番五次去应进士举,可是却次次被黜。他自己曾借落花感叹道:“未会春风意,开君又落君”(《惜花》),又在《下第出春明门》一诗中说:“曾和秋雨驱愁入,却向春风领恨回”,象落魄飘荡的落花一样不如意。乘兴而来,抱恨而归,屡遭世人白眼,甚至亲朋故旧也渐渐对他冷漠了,因此,他看见飘零落拓的落花怎能不引起自己的身世之感呢?唐代诗人歌咏落花之作并不少见,但一般都是怜花惜花之情,也有表现及时行乐的情绪的。此诗与惜花的同时又带上了自己的身世之感,表达的情怀比较动人,用笔也委曲含蓄,不失为咏物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