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咏花诗 水仙

白朴《清平乐咏水仙》咏水仙诗赏析

《水仙·清平乐咏水仙》咏水仙诗鉴赏

白朴

玉肌消瘦,彻骨熏香透。不是银台金盏酒,愁杀天寒翠袖。

遗珠怅望江皋,饮浆梦到蓝桥。露下风清月惨,相思魂断谁招。

这首词是作者流寓江南时所作。作者托物寓志,借描写水仙花表达了对元统治者的深恶痛绝和对故国的思念之情。感情深切沉痛。

词的开头用拟人化的手法对水仙花进行描写:“玉肌消瘦,彻骨熏香透。”天寒时节,水仙花显得非常娇弱,香气透骨。这里作者着力刻画水仙花幽香独守的品格,是倾注了自己的情感的,因为这品格高洁的小花带有词人的影子,它的形象就是作者自己在当时的严酷统治下始终保持自己高尚节操的行为的真实写照。“透”字用得力透纸背,足见作者笔力之强健。接下来两句,作者又把水仙花的形象进一步具体化:“不是银台金盏酒,愁杀天寒翠袖。”“银台金盏”即金银制作的酒器。因为水仙花状如高脚酒杯,故《山堂肆考》一书中便称水仙为“银台金盏”。这里作者用拟人手法,遗貌取神。意思是说:水仙花不是银台金盏,而是天寒日暮之时被人遗弃。衣着单薄的佳人。“天寒翠袖”化用杜甫《佳人》中“日暮依修竹,天寒翠袖薄”两句诗,将水仙花比做离乱中的佳人。“天寒”,暗喻黑暗现实。作者是金朝遗民,流落江南。这“佳人”的命运和作者的命运是一样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白居易《长恨歌》),同样在冷酷的现实中高洁独守,因此作者一见到“她”,便在感情上产生共鸣,身世之感油然而生,又流露于笔端,跃然于纸上。

词的下片,作者借水仙花来表达自己的故国之思。首二句作者引用《唐传奇》中裴航蓝桥遇仙的典故,表达自己在惆怅忧烦之时见到水仙花开的情绪:“遗珠怅望江皋,饮浆梦到蓝桥。”“遗珠”原指被世间遗忘之人物,后转以喻良材见弃。此处是作者的自喻。白朴才华超卓,当初也有济世之心,无奈沦为金朝遗民,流落飘泊于南国,当时又拒不出仕,实际上是为世所弃之人。因此忧愁与烦恼,特别是故国之思是“剪不断、理还乱”的。就在这种情况下,他见到了在寒威下盛开的水仙花,这在严酷环境中幽香独放、守志不阿的“佳人”,心理上是多少有些安慰的,所以作者说自己就象落第失意的裴航在蓝桥遇仙一样,牢骚与烦恼一时得到了一些解脱。但这毕竟是暂时的幻想而已,冷酷的现实无法摆脱,无尽的故国之思萦绕不绝。因此作者在词的最后写道:“露下风清月惨,相思魂断谁招。”“风清月惨”,暗喻当时的社会环境,“相思魂断谁招”暗示出自己深深的怀恋故国之情,《楚辞》有招魂篇,表现出屈原的家国之思,这里作者明写为水仙花招魂,暗寓自已对故国的思念,所以实际上的“魂”还是故国之魂。这种家国之思在白朴其它词作中也时有出现:“想故国邯郸,荒台老树,尽赋招魂。青山几年无恙,但泪痕参比向来新”(《木兰花慢·歌者樊娃索赋》)。这便是明证之一。

此词虽题为“咏水仙”,但却无一语直接道破,独具匠心,通过生动的拟人化方式尽致淋漓地表现出水仙的风神韵致,又寄托了自己的家国之思,正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司空图《二十四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