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咏花诗 牡丹

王十朋《点绛唇异香牡丹》咏牡丹诗赏析

《牡丹·点绛唇异香牡丹》咏牡丹诗鉴赏

王十朋

庭院深深,异香一片来天上。傲春迟放,百卉皆推让。忆昔西都,姚魏声名旺,堪惆怅。醉翁何往,谁与花标榜。

唐宋诗人、词人有的把牡丹的地位抬得很高,认为牡丹是“国色”,非其他花卉可比。但是有的却认为它不及桃李:“曷若东园桃与李,果成无语自成阴”(王叡《牡丹》)。王十朋这首歌咏牡丹的词作则自有独到之处,在这里牡丹又是一番风韵。

词的开头两句“庭院深深,异香一片来天上”着重描写牡丹“身价”之贵,芳香之奇。前一句描写它的所处之地,从而显示其贵。后一句描写它的芳香奇异不凡。菊花一般是“篱下”或“栏边”,桃李不是“东园”就是墙边,其待遇与牡丹相比就差多了:它开在庭院之内,而且是深深的庭院,这就可见人们珍视的程度了,从而也就可见牡丹花之娇贵了。在唐代有时怕日晒甚至专为牡丹花遮阳,如白居易诗中所写:“共愁日照芳难住,仍张帷幕垂阴凉”(《牡丹芳》)。这种待遇实在太高了。所以人称“牡丹,花中之富贵者也”(周敦颐《爱莲说》)。再说牡丹之香,词人用“异”字来形容,即它的香十分特殊。怎么个特殊法呢?首先,其香极为浓烈,因此是“一片”,周围的空气中几乎都充满了它的芳香。因此唐人白居易早就说它“当风不解兰麝囊”(《牡丹芳》),宋人曾觌说它“香风摇荡”(《满庭芳·赏牡丹》),都是言其香气浓烈。那这么浓烈的香气从何而来呢? 词人夸张地说“来天上”,不是来自人世间,从而进一步表现出牡丹花香之“异”。这句词是从唐代诗人李山甫的诗中化来的,李山甫在《牡丹》一诗中有这样的句子:“数苞仙艳火中出,一片异香天上来”,这就是王十朋“异香”句的渊源,不过是化用得不留多少痕迹罢了。此处用来形容国色天香的牡丹倒也十分得体。

三、四两句:“傲春迟放,百卉皆推让”点明牡丹开花的时节,但着重描写牡丹香美自傲、压倒群芳的特点。牡丹开花一般是在春末或夏初,比较其他春花它开放较晚,所以词人便在这上作起文章来了:用了个“傲”字,意思是牡丹对司春之神有些狂傲,自恃芳香,故意迟迟不开,偏要等到春末才露出芳容,这就把牡丹花写得有了灵性,活脱脱如同一个自恃娇美、高傲不羁的绝代佳人,实在新颖别致。不过牡丹不开则已,盛开之时“百卉皆推让”,其他花卉谁也不敢同它比美。正象唐代诗人徐凝在《开元寺牡丹》一诗中所描写的那样:“虚生芍药徒劳妒,羞杀玫瑰不敢开。”此处词人的笔法也很特别:用百卉推让来突出牡丹之美。“推让”此处即宾服之意。牡丹盛开之时桃梨杏李一般花期早过,在词人的眼里,这是让位于牡丹,不敢与它比美,而与牡丹大致同时开花的芍药、玫瑰等花其色香又不比牡丹,所以词人说“推让”,意思是它们也甘愿推牡丹为花中之王。总之,百卉千花都对牡丹宾服,不能与它斗艳争奇。

词的下片重在忆旧。开头两句就写道:“忆昔西都,姚魏声名旺。”这是回想当年西都洛阳牡丹花的盛况。宋代洛阳牡丹最盛,欧阳修在《洛阳牡丹图》一诗中写道:“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当时最为有名的牡丹是什么品种呢?词人在这里说了“姚魏声名旺”。“姚魏”即姚黄魏紫,这是当时两种名贵牡丹的别名。姚黄为千叶黄花,出于姚氏民家。魏紫为千叶肉红花,出于魏仁溥家,当时姚黄魏紫为花王和花后。姚黄开时直径可达一尺多,观赏的人挤到站在墙头上、甚至立在人肩上的程度。魏紫甚至看一次要付十几个铜钱,可见其声名之“旺”。因此当时人欧阳修在诗中就写道:“当时绝品可数者,魏红窈窕姚黄妃”(《洛阳牡丹图》)。

接下去词人的目光回到眼前,觉得牡丹的待遇今不如昔,实在是“堪惆怅”了。南宋偏安江南一隅,守着半壁河山,而且江南牡丹不盛,当年牡丹花“最宜”之地洛阳已为金人所占,所以在江南再也不会象从前那样有“牡丹热”了。因此词的最后两句情绪伤感:“醉翁何往,谁与花标榜。”宋代文学家欧阳修自号醉翁。他自己在《醉翁亭记》中这样写道:“峰回路转,有亭翼然,而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则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醉翁也。”词人为何会想到欧阳修呢? 因为欧阳修不仅自己甚爱牡丹,而且还极力歌咏牡丹,不仅专门写过《洛阳牡丹图》一诗,而且还专门为“姚黄魏紫”标榜过,他在《谢观文王尚书惠西京牡丹》一诗中写道:“我时年才二十余,每到花时如蛱蝶,姚黄魏紫腰带鞓,泼墨齐头藏绿叶,鹤翎添色又其次,此外虽妍犹婢妾。”认为唯有姚黄魏紫最为美艳,其他虽美也只能做这花王花后的婢妾,可是现在欧阳修哪里去了呢?他去逝之后,现在还有谁为牡丹花标榜呢?

这首词有自己的特色。从立意上看,词人在刘禹锡称牡丹为“国色”和李山甫“异香”的基础上,又写出牡丹的“傲”气,突出了它的富贵之态,标新立异,不落俗套。同时,本词在状物上也有可称道之处:他用拟人化手法写牡丹之“傲”、写百卉对牡丹宾服“推让”,活灵活现。因此,读过此词,确实觉得句新意美。